2011是不平靜的一年,國際社會風起云涌大事頻發。年底,long8與您一起盤點:
1、“阿拉伯之春”席卷中東,中東地區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突尼斯開始,就像一塊傾倒的多米諾骨牌,迅速傳遞到了也門、埃及、蘇丹、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巴林、沙特、約旦、利比亞、敘利亞……整個阿拉伯世界相繼進入政治大變局,然而,隨著年底伊朗局勢的不安,埃及爆發的二次革命,宣告了真正的“阿拉伯之春”還遠沒有到來。
2、
“3·11”日本大地震共造成15842人喪生、3475人失蹤。由地震引發的核電站事故亦使這次災難影響更加深遠。東電直接把低放射性污水排入大海的作法遭到日本國內漁民及鄰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核泄漏引發了環境污染等國際法思考,同時也向核安全敲響了警鐘。世界各國政府、專家、學者思考著核安全標準的重新評估。
3、“9·11”事件始作俑者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被擊斃。在經歷近10年的藏匿生涯后,這位現代最為著名的恐怖主義頭目最終伏法。本·拉登之死是美國10年反恐戰爭的最重大勝利,
同時預示著全球恐怖主義可能大勢已去,全球伊斯蘭極端活動將走向低谷。
4、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并逐步升級為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實體經濟受到嚴重沖擊,以往主導全球經濟的美歐日等八國集團經濟已全部陷入衰退。肆虐的歐債危機短短時間內已令希臘和意大利政府“改名換姓”,西班牙現在似乎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如果債務真的轉移到歐元區的核心國家,那么后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5、
德班氣候大會落下帷幕,14天談判終獲“歷史性進展”。
當來自200多個國家和機構的代表經過一晝夜艱難磋商走出會場時,疲態盡顯。這次原定于9日晚結束的大會因各方在部分焦點問題上分歧嚴重,只好拖延兩天后結束。之前,各方已進行了近14天的“馬拉松”式談判。大會通過的4份決議,體現了發展中國家的兩個根本訴求: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進一步減排;啟動綠色氣候基金。《議定書》1997年簽署,是氣候談判進程中關于減排唯一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件,第一承諾期將于2012年年末到期。
|